蘇州市的大石頭巷和三山街
From: http://www.tcxinshengbj.com By: 賀代瑯
蘇州古城區的中心,有一條名叫“大石頭巷”的支干道,在這條支干道的中部又垂直建有一條極窄的小巷子,此巷頭枕“大石頭巷”,腳擱“豆粉園”,雖又窄又短,但名稱卻大:被叫作“街”,全稱為“三山街”。蘇州的老市民都知道,按照老祖宗留下的規矩,蘇州歷來將主干道稱為“路”,支干道稱為“街”,小路稱為“巷”,不通之道稱為“里”,F在,小巷倒被稱為“街”,支干道反而退位為“巷”,這不成了一個“悖論”么?不要著急,就在這個看似不近情理的稱謂中,隱藏著這么一個古老的有關三山島的故事:
據說,在很久很久以前,當蘇州城尚在大海底下沉睡的時候,這里是汪洋一片。直到有一天,一塊巨大的石頭從天而降,“咚”的一聲砸進了這片大海,頓時大海象開了鍋:水沸騰了,魚蝦龜鱉都肚子朝天漂滿了海面,慢慢地巖石和大地從海底升起,形成了蘇州城和大大小小的島來,在低洼之處,又出現了一大片水面,但這水和大海不同,甜甜的可以食用,這就是太湖,三山島也在這時出現了[1]。滄海桑田的巨大變化由此開始了。
(按照我們今天的理解,這就是天外來客,就是隕石撞擊地球,并在巨大的撞擊下引起地殼的連鎖變化。然而在當時,在我們先人的眼中,是無法理解的,他們認為這是神的意志。)
當時正在海面駕船捕魚的張小漁親眼目睹了這一奇觀,幸虧他技術高超,拼命地掌著舵,才從驚濤駭浪中堅持了下來,直到風浪漸緩,精疲力竭時,他驚訝的發現,不知不覺間,他的船已離開了水面,被肥沃的土地高高的托起。
這一事情,在張小漁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雖然他看不到百里之外的太湖和三山島的出現,但腳下的土地卻是實實在在的存在著,存在在以前一片汪洋大海的地方。他年邁以后,把自已的經歷告訴了自已的兩個兒子和左鄰右舍,并告誡說,這是神的意志。
在這片土地上,經過了幾十年的建設,已初步形成了一座城市。大家根據張小漁的講述,將他居住的地方稱為了“大石頭巷”。
一代勝過一代,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盡管已經定居在陸地,張小漁的兩個兒子仍然喜歡和風浪搏擊,他們以在太湖捕魚為生,只是技術更精湛,身體更壯實。
一天,突然狂風大作,迷霧漫天,平常平靜如明鏡般的太湖水面上涌起了三尺多高的巨浪,正在捕魚的兩兄弟只得拼命的駕駛著漁船和驚濤駭浪搏斗,盡量避免傾復而遭受滅頂之災。
天漸漸暗下來,風浪也漸漸的平息下來。象他們父親一樣,正在他們精疲力竭之際,小船被風浪推到了一個陌生的小島的岸邊。當時,他們連高興都來不及,就一頭栽倒在砂石上,沉沉的睡著了。在昏昏沉沉之時,被一白發老翁喚起,上島游覽,看到披著獸皮的怪人在砸磨石器、肥嘟嘟的大熊貓在歡快的打滾、猛虎正追逐著成群的野鹿、沙灘上到處都是鸚鵡螺和許許多多的不知名的美麗貝殼、迎面飄來的卻是略帶咸腥的海風……。一覺醒來,方知是南柯一夢,然而奇怪的是兩兄弟的夢境卻幾乎是一模一樣[2]。
倒底年輕啊,一覺醒來,兩兄弟的體力巳基本恢復,為感謝小島的救命之恩,兩兄弟駕舟繞島一周,根據遠處尚能看到的還有兩個小島,他們將這個島定名為“三山島”,由于老大叫張澤,就將另外一個稍大一點的島命名為“澤山島”,老二叫張厥,另外一個小島自然成了“厥山島”了。
返回故里,他們將自己這次死里逃生的經歷告訴了父親和鄰里,大家都說,你們父親的奇遇是凡人之遇,你們兩兄弟之遇是凡人入仙境之遇,既然仙島叫三山島,“仙”比“凡”大,所以將正在修建的這條小巷定命為“三山街”。
------------------------------
[1] 在三山島澤山,南京大學王爾康教授在泥盆紀五通組石英巖顆粒中發現了遭受沖擊變質的直接證據----沖擊變形紋,這是多組密集嚴格平行的變形紋,不但穿過石英顆粒,而且穿過了石英的再生長邊緣,這一發現證明了石英晶體曾遭受過超高壓的沖擊變質,1993年5月,經國際巖石圈委員會主席布克教授和國際沖擊構造委員會主席夏普頓博士實地考察證實,太湖是得到確證的隕擊坑。(引自1995年1月28日《蘇州日報》頭版頭條)
[2] 1985年在三山島出土了舊石器時代的打砸石器和新石器時代的磨制石器6000余件,以及虎、熊、鹿、大熊貓等20余種哺乳類動物骨骼化石。33trip
據說,在很久很久以前,當蘇州城尚在大海底下沉睡的時候,這里是汪洋一片。直到有一天,一塊巨大的石頭從天而降,“咚”的一聲砸進了這片大海,頓時大海象開了鍋:水沸騰了,魚蝦龜鱉都肚子朝天漂滿了海面,慢慢地巖石和大地從海底升起,形成了蘇州城和大大小小的島來,在低洼之處,又出現了一大片水面,但這水和大海不同,甜甜的可以食用,這就是太湖,三山島也在這時出現了[1]。滄海桑田的巨大變化由此開始了。
(按照我們今天的理解,這就是天外來客,就是隕石撞擊地球,并在巨大的撞擊下引起地殼的連鎖變化。然而在當時,在我們先人的眼中,是無法理解的,他們認為這是神的意志。)
當時正在海面駕船捕魚的張小漁親眼目睹了這一奇觀,幸虧他技術高超,拼命地掌著舵,才從驚濤駭浪中堅持了下來,直到風浪漸緩,精疲力竭時,他驚訝的發現,不知不覺間,他的船已離開了水面,被肥沃的土地高高的托起。
這一事情,在張小漁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雖然他看不到百里之外的太湖和三山島的出現,但腳下的土地卻是實實在在的存在著,存在在以前一片汪洋大海的地方。他年邁以后,把自已的經歷告訴了自已的兩個兒子和左鄰右舍,并告誡說,這是神的意志。
在這片土地上,經過了幾十年的建設,已初步形成了一座城市。大家根據張小漁的講述,將他居住的地方稱為了“大石頭巷”。
一代勝過一代,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盡管已經定居在陸地,張小漁的兩個兒子仍然喜歡和風浪搏擊,他們以在太湖捕魚為生,只是技術更精湛,身體更壯實。
一天,突然狂風大作,迷霧漫天,平常平靜如明鏡般的太湖水面上涌起了三尺多高的巨浪,正在捕魚的兩兄弟只得拼命的駕駛著漁船和驚濤駭浪搏斗,盡量避免傾復而遭受滅頂之災。
天漸漸暗下來,風浪也漸漸的平息下來。象他們父親一樣,正在他們精疲力竭之際,小船被風浪推到了一個陌生的小島的岸邊。當時,他們連高興都來不及,就一頭栽倒在砂石上,沉沉的睡著了。在昏昏沉沉之時,被一白發老翁喚起,上島游覽,看到披著獸皮的怪人在砸磨石器、肥嘟嘟的大熊貓在歡快的打滾、猛虎正追逐著成群的野鹿、沙灘上到處都是鸚鵡螺和許許多多的不知名的美麗貝殼、迎面飄來的卻是略帶咸腥的海風……。一覺醒來,方知是南柯一夢,然而奇怪的是兩兄弟的夢境卻幾乎是一模一樣[2]。
倒底年輕啊,一覺醒來,兩兄弟的體力巳基本恢復,為感謝小島的救命之恩,兩兄弟駕舟繞島一周,根據遠處尚能看到的還有兩個小島,他們將這個島定名為“三山島”,由于老大叫張澤,就將另外一個稍大一點的島命名為“澤山島”,老二叫張厥,另外一個小島自然成了“厥山島”了。
返回故里,他們將自己這次死里逃生的經歷告訴了父親和鄰里,大家都說,你們父親的奇遇是凡人之遇,你們兩兄弟之遇是凡人入仙境之遇,既然仙島叫三山島,“仙”比“凡”大,所以將正在修建的這條小巷定命為“三山街”。
------------------------------
[1] 在三山島澤山,南京大學王爾康教授在泥盆紀五通組石英巖顆粒中發現了遭受沖擊變質的直接證據----沖擊變形紋,這是多組密集嚴格平行的變形紋,不但穿過石英顆粒,而且穿過了石英的再生長邊緣,這一發現證明了石英晶體曾遭受過超高壓的沖擊變質,1993年5月,經國際巖石圈委員會主席布克教授和國際沖擊構造委員會主席夏普頓博士實地考察證實,太湖是得到確證的隕擊坑。(引自1995年1月28日《蘇州日報》頭版頭條)
[2] 1985年在三山島出土了舊石器時代的打砸石器和新石器時代的磨制石器6000余件,以及虎、熊、鹿、大熊貓等20余種哺乳類動物骨骼化石。33trip
![]() |
||
微信公眾號三山島旅游網![]() |
站點地圖 --
關于本站 --
聯系我們 --
友情鏈接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旅游熱線:13812615109 0512-66275042 聯系人:吳弼人 ![]() ![]() ![]() 蘇州三山島至佳處民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