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游三山
From: http://www.tcxinshengbj.com By: 賀代瑯
中國著名大畫家張大千先生,一生酷愛山水自然是出了名的。暮年作畫的“摩崖精舍” ,窗外就是一片碧波綠荷。在其壯年,為摹敦煌壁畫,不顧當時的舊中國土匪山頭林立、軍閥四處割據,隨時都可招來殺身之禍,親赴敦煌臨摹壁畫,一呆就將近二年。在蘇州網師園暫住期間,親制“羅漢齋觀音” 宴,也曾留下美談。
卻說大千當年暫居蘇州期間,聞聽太湖三山島之美景,心癢若搔,一直想親臨現場看看,苦于善子兄去美國辦畫展,一時無伴,難以成行。
這天張善子從美國回來了——他那幅憤怒于日本入侵的有感之作:題名為《中國怒吼了》的雄獅圖大型國畫,不僅在美國引起了極大的轟動,而且被大都會博物館永久收藏——懷著喜悅的心情,也慫恿大千一起去三山島看看。
當時的交通自然沒有今天這么便當,一行人眾先由黃包車拉至橫壙,再乘坐馬車奔赴木瀆,繼而登舟進入太湖,然而再尋覓漁舟,慢慢向三山島劃去。
清晨出門,尚見漫天星斗,抵太湖邊時,已日上三竿。虧得當天平浪靜,好不容易踏上三山島,己是下午時分。好在備有干糧,胡亂食用一點,墊了墊饑,便迫不急待地雇了向導,向“板壁峰” 攀去。
諸位可能要說了,去“板壁峰”很容易呀,蘇州畫家謝孝思在九十八歲高齡還親自走去觀賞[1],怎么還要用一個“攀” 字,太故弄玄虛了吧!其實不然,F今你們所走的山道,是三山村村民為來島游覽的游人專門鋪設的,當時并沒有呀!只見漫山雜草叢生,野竹遍地,沒有當地向導,別說尋找到“板壁峰” ,就是上山也決非易事。好容易跌趺撞撞來到“板壁峰” 前,只見它巍峨峻峭,恰如一盆巨大的山石盆景,全石古跡斑斑,青藤嫩枝纏繞,野花嬌葉點綴,充滿了盎然的生機。善子一個“絕” 字尚未來得及出口,大千旱巳打開畫夾,匆匆地畫了起來。
人都說善子是“虎癡” ,這半點不假,但若說大千是“畫癡” ,則更是恰如其份。等到一畫寫畢,回頭四望,周圍已杳無人影——原來,當時誰也沒有留意蹲在草叢里一心一意作畫的大千,只是聽從向導的一聲“走吧” 便跟隨著下了山。待發現少了大千時,卻不知從何處去尋找了。
既然是獨自一人,大千反而不著急,他圍著“板壁峰” 左看看,右看看,前看看,后看看,看著看著卻看出門道來了,原來,從其背面去看,恰如五指并攏的手掌,而從前面左側去看,又仿佛一匹正在行進的駱駝,一石數景,妙不可言。
時光如梭,天色漸漸暗了下來,向導雖然不知道張大千何許人也,但丟了一個人總是件大事,他忙不迭回村請人,一起幫著上山尋找,等村民在“板壁峰” 下找到大千時,真是又可氣又可笑:只見他瞇著一只眼,口中銜著二支筆,左手舉著畫夾,對著大石壁正在微微點頭呢!
回到山下,眾人正要責怪他給大家添了麻煩時,只見大千撫髯,放聲大笑:“看看我的收獲!”眾人看著那一幅幅各不相同的“板壁峰” 寫生稿時,想責怪的念頭都被羨慕所替代了?上У氖,當年日寇狂轟爛炸重慶時,這些畫稿也末能幸免,否則,這些畫稿將可為三山島增色不少。
----------------------------
[1] 2002年6月,九十八歲的畫家謝孝思先生在其子、徒二人陪伴下游覽了三山島。
卻說大千當年暫居蘇州期間,聞聽太湖三山島之美景,心癢若搔,一直想親臨現場看看,苦于善子兄去美國辦畫展,一時無伴,難以成行。
這天張善子從美國回來了——他那幅憤怒于日本入侵的有感之作:題名為《中國怒吼了》的雄獅圖大型國畫,不僅在美國引起了極大的轟動,而且被大都會博物館永久收藏——懷著喜悅的心情,也慫恿大千一起去三山島看看。
當時的交通自然沒有今天這么便當,一行人眾先由黃包車拉至橫壙,再乘坐馬車奔赴木瀆,繼而登舟進入太湖,然而再尋覓漁舟,慢慢向三山島劃去。
清晨出門,尚見漫天星斗,抵太湖邊時,已日上三竿。虧得當天平浪靜,好不容易踏上三山島,己是下午時分。好在備有干糧,胡亂食用一點,墊了墊饑,便迫不急待地雇了向導,向“板壁峰” 攀去。
諸位可能要說了,去“板壁峰”很容易呀,蘇州畫家謝孝思在九十八歲高齡還親自走去觀賞[1],怎么還要用一個“攀” 字,太故弄玄虛了吧!其實不然,F今你們所走的山道,是三山村村民為來島游覽的游人專門鋪設的,當時并沒有呀!只見漫山雜草叢生,野竹遍地,沒有當地向導,別說尋找到“板壁峰” ,就是上山也決非易事。好容易跌趺撞撞來到“板壁峰” 前,只見它巍峨峻峭,恰如一盆巨大的山石盆景,全石古跡斑斑,青藤嫩枝纏繞,野花嬌葉點綴,充滿了盎然的生機。善子一個“絕” 字尚未來得及出口,大千旱巳打開畫夾,匆匆地畫了起來。
人都說善子是“虎癡” ,這半點不假,但若說大千是“畫癡” ,則更是恰如其份。等到一畫寫畢,回頭四望,周圍已杳無人影——原來,當時誰也沒有留意蹲在草叢里一心一意作畫的大千,只是聽從向導的一聲“走吧” 便跟隨著下了山。待發現少了大千時,卻不知從何處去尋找了。
既然是獨自一人,大千反而不著急,他圍著“板壁峰” 左看看,右看看,前看看,后看看,看著看著卻看出門道來了,原來,從其背面去看,恰如五指并攏的手掌,而從前面左側去看,又仿佛一匹正在行進的駱駝,一石數景,妙不可言。
時光如梭,天色漸漸暗了下來,向導雖然不知道張大千何許人也,但丟了一個人總是件大事,他忙不迭回村請人,一起幫著上山尋找,等村民在“板壁峰” 下找到大千時,真是又可氣又可笑:只見他瞇著一只眼,口中銜著二支筆,左手舉著畫夾,對著大石壁正在微微點頭呢!
回到山下,眾人正要責怪他給大家添了麻煩時,只見大千撫髯,放聲大笑:“看看我的收獲!”眾人看著那一幅幅各不相同的“板壁峰” 寫生稿時,想責怪的念頭都被羨慕所替代了?上У氖,當年日寇狂轟爛炸重慶時,這些畫稿也末能幸免,否則,這些畫稿將可為三山島增色不少。
----------------------------
[1] 2002年6月,九十八歲的畫家謝孝思先生在其子、徒二人陪伴下游覽了三山島。
2002年6月1月于姑蘇曹家巷
賀代瑯
![]() |
||
微信公眾號三山島旅游網![]() |
站點地圖 --
關于本站 --
聯系我們 --
友情鏈接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旅游熱線:13812615109 0512-66275042 聯系人:吳弼人 ![]() ![]() ![]() 蘇州三山島至佳處民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