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之美在于太湖美
From: www.tcxinshengbj.com (2013-04-03)

蘇州太湖漁影(圖)

吳中旅游大使韓雪 太湖濕地公園(圖)
“我上一次到蘇州,感受到太湖美,依然青春煥發。"天堂"之美在于太湖美,不是有一首歌就叫《太湖美》嗎。確實生態很重要,希望蘇州為太湖增添更多美麗色彩!痹诮衲甑膬蓵,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江蘇代表團,與代表們一起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共商“美麗中國”發展大計,饒有興致地回憶起去年7月的蘇州之行。
吳中區擁有五分之三的太湖水域和近二分之一湖岸線,美麗的太湖山水資源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構筑了吳中發展獨特的“核心競爭力”,“發展保護兩相宜,質量效益雙提升”,這就是走進太湖時代的吳中區的發展新思路。
太湖是長三角老百姓“自家的水缸”有人曾將太湖比作長三角百姓家的水缸!懊利悈侵、美在太湖”,要將吳中明天建設的更加美麗、更加美好,就要像保護生命一樣來保護太湖!白屘@顆江南明珠重現碧波美景”,這是吳中人的責任。
總書記提出的"天堂"之美在于太湖美”,就是如何在區域執政中,保護好美麗的太湖,以太湖發展引領區域發展!吧鷳B業態,先生后業!苯陙,吳中區將太湖治理作為全區各項任務的重中之重,堅持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并重,從2001年起,全區用于太湖保護、治理的經費累計已超過140億元。通過推進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鋪設了1000多公里的污水管網,控污節流,堅決不讓一滴未經處理過的水流入太湖;通過加強網圍整治,大力實施退漁還湖,投入資金6.8億元,將太湖網圍養殖面積從原來的22萬畝壓縮到4.5萬畝;通過加強太湖生態體系建設,建立蘆葦種植和收割制度,讓郁郁蔥蔥的蘆葦蕩成為一道生態旅游觀光線;通過太湖水環境綜合管理,設立綜合管理機構,定期打撈水草、清理水面垃圾,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標準化管理太湖水環境;通過加強河道疏浚保潔,建立“河長制”,確保主要河道5年疏浚一次,每年投入河道專項保潔經費不低于3000萬元。
通過以上措施,全區水源地和水域功能區水質達標率、城市噪聲達標區覆蓋率均保持100%,環境空氣質量良好以上天數占比95%以上。
AAAAA級時代已到來
“太湖風光美,精華在吳中”。吳中區境內名勝古跡云集,旅游資源豐富。全區現有甪直、木瀆、東山3個******歷史文化名鎮,明月灣、陸巷2個******歷史文化名村,金庭、光福2個江蘇省歷史文化名鎮。全區共有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117處,其中******文物保護單位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處。吳中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一共有38項,其中世界級1項,******4項,省級5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有4名,省級6名,市區兩級54人!跋闵綆汀眰鹘y建筑營造技藝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碧螺春茶制作技藝進入******保護名錄。
今年1月,蘇州市吳中太湖旅游區榮膺全國旅游景區(點)最高等級國家AAAAA級景區。聯合已經成立了二十年的蘇州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一起,吳中區傾力打造的這個以太湖為主線,串聯起太湖古鎮古村、太湖丘陵山體、太湖自然村落等各種類型要素的大景區,全面邁入了******旅游行列,站上了行業質量品質的至高點。
生態環境十大工程保駕護航
吳中區以爭創國家生態示范區為契機,實施《生態文明建設工程年度實施計劃》,不斷推進“碧水”、“藍天”、“凈土”、“靜音”等生態環境十大工程。
通過建設東太湖濕地一期、三山島濕地二期等項目,確保林地覆蓋率提升至30%;通過城鄉綜合環境提升工程,全面完成1167個農村村莊整治;通過加強水環境執法、水質監測、水草打撈等隊伍建設,提升太湖水環境綜合管理水平;通過推進節能減排、實施城市居民垃圾分類收集等,倡導綠色低碳生活;通過加快“退二進三”、“退二優二”步伐,引導企業實施產業轉型和淘汰落后產能,提升環境質量。
鄉村讓城市更向往
太湖山水,是吳中文化的靈魂。在做美做優太湖這篇大文章里,鄉村的吳中,是最為質樸也是最為厚實的一部分!俺鞘幸癯鞘,鄉村要像鄉村”,未來吳中要實現“鄉村即旅游、旅游即鄉村”,讓游客回歸自然,返璞歸真。
加快村莊環境整治,是推進城鄉一體化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目前,吳中區鎮村三級聯動,突出因地制宜,抓住整治重點,注重特色彰顯,形成了“小而精”、“大而廣”、“生態自然”、“文化傳承”等四大特點的村莊治理“吳中模式”。在整治自然生態時,重點針對以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工程、確保作為江南水鄉經絡血脈的村莊河道清潔衛生。此外,整治過程深入了解古村落的文化內涵,在切實保護古村落原有形態和風貌的基礎上,進行有益的修整,注重新與舊的結合。鼓勵原住民留在鄉村繼續生活,努力呈現原汁原味又生動活潑的古村落風貌。 33trip
吳中區擁有五分之三的太湖水域和近二分之一湖岸線,美麗的太湖山水資源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構筑了吳中發展獨特的“核心競爭力”,“發展保護兩相宜,質量效益雙提升”,這就是走進太湖時代的吳中區的發展新思路。
太湖是長三角老百姓“自家的水缸”有人曾將太湖比作長三角百姓家的水缸!懊利悈侵、美在太湖”,要將吳中明天建設的更加美麗、更加美好,就要像保護生命一樣來保護太湖!白屘@顆江南明珠重現碧波美景”,這是吳中人的責任。
總書記提出的"天堂"之美在于太湖美”,就是如何在區域執政中,保護好美麗的太湖,以太湖發展引領區域發展!吧鷳B業態,先生后業!苯陙,吳中區將太湖治理作為全區各項任務的重中之重,堅持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并重,從2001年起,全區用于太湖保護、治理的經費累計已超過140億元。通過推進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鋪設了1000多公里的污水管網,控污節流,堅決不讓一滴未經處理過的水流入太湖;通過加強網圍整治,大力實施退漁還湖,投入資金6.8億元,將太湖網圍養殖面積從原來的22萬畝壓縮到4.5萬畝;通過加強太湖生態體系建設,建立蘆葦種植和收割制度,讓郁郁蔥蔥的蘆葦蕩成為一道生態旅游觀光線;通過太湖水環境綜合管理,設立綜合管理機構,定期打撈水草、清理水面垃圾,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標準化管理太湖水環境;通過加強河道疏浚保潔,建立“河長制”,確保主要河道5年疏浚一次,每年投入河道專項保潔經費不低于3000萬元。
通過以上措施,全區水源地和水域功能區水質達標率、城市噪聲達標區覆蓋率均保持100%,環境空氣質量良好以上天數占比95%以上。
AAAAA級時代已到來
“太湖風光美,精華在吳中”。吳中區境內名勝古跡云集,旅游資源豐富。全區現有甪直、木瀆、東山3個******歷史文化名鎮,明月灣、陸巷2個******歷史文化名村,金庭、光福2個江蘇省歷史文化名鎮。全區共有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117處,其中******文物保護單位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處。吳中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一共有38項,其中世界級1項,******4項,省級5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有4名,省級6名,市區兩級54人!跋闵綆汀眰鹘y建筑營造技藝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碧螺春茶制作技藝進入******保護名錄。
今年1月,蘇州市吳中太湖旅游區榮膺全國旅游景區(點)最高等級國家AAAAA級景區。聯合已經成立了二十年的蘇州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一起,吳中區傾力打造的這個以太湖為主線,串聯起太湖古鎮古村、太湖丘陵山體、太湖自然村落等各種類型要素的大景區,全面邁入了******旅游行列,站上了行業質量品質的至高點。
生態環境十大工程保駕護航
吳中區以爭創國家生態示范區為契機,實施《生態文明建設工程年度實施計劃》,不斷推進“碧水”、“藍天”、“凈土”、“靜音”等生態環境十大工程。
通過建設東太湖濕地一期、三山島濕地二期等項目,確保林地覆蓋率提升至30%;通過城鄉綜合環境提升工程,全面完成1167個農村村莊整治;通過加強水環境執法、水質監測、水草打撈等隊伍建設,提升太湖水環境綜合管理水平;通過推進節能減排、實施城市居民垃圾分類收集等,倡導綠色低碳生活;通過加快“退二進三”、“退二優二”步伐,引導企業實施產業轉型和淘汰落后產能,提升環境質量。
鄉村讓城市更向往
太湖山水,是吳中文化的靈魂。在做美做優太湖這篇大文章里,鄉村的吳中,是最為質樸也是最為厚實的一部分!俺鞘幸癯鞘,鄉村要像鄉村”,未來吳中要實現“鄉村即旅游、旅游即鄉村”,讓游客回歸自然,返璞歸真。
加快村莊環境整治,是推進城鄉一體化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目前,吳中區鎮村三級聯動,突出因地制宜,抓住整治重點,注重特色彰顯,形成了“小而精”、“大而廣”、“生態自然”、“文化傳承”等四大特點的村莊治理“吳中模式”。在整治自然生態時,重點針對以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工程、確保作為江南水鄉經絡血脈的村莊河道清潔衛生。此外,整治過程深入了解古村落的文化內涵,在切實保護古村落原有形態和風貌的基礎上,進行有益的修整,注重新與舊的結合。鼓勵原住民留在鄉村繼續生活,努力呈現原汁原味又生動活潑的古村落風貌。 33trip